网站首页 活动背景 关于年会 年会日程 与会嘉宾 已确认参会嘉宾名单 合作计划 图文报道 关于我们 参会指南 English
图文报道
 
分论坛四:亚洲教师质量论坛---促进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
成都锦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卢雪梅女士发言

 

    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就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话题进行交流。

    那么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商贸区,它得名与穿城而过的锦江。锦江区历来重视教育发展,通过加大投入和内涵发展,使区域教育形成优质均衡的教育长期发展之势。我们始终认为建设一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目前锦江区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有成都市教育名师255人,刚才听了我们对教师理念的介绍我很有影响,但是现在我就想我们区的职后教育和专业发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漱溟说过,中国人入手便讲知识技能,专在用上求,忽略了生命的本体,结果无体亦无用。所以我们看作是一个生命主题,而不是一个职业人,所以教师队伍发展中,我们非常重视文化对柔性的影响,形成了以价值引领的精神凝聚和团队共进的生态发展,做中学的实践研究。我们是从三个方面做的,第一个是精神文化,教师发展的价值追求理念。我们认为精神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我们通过精神文化,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首先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召开了全体教师参与的关于锦江教育未来与老师自我发展的大讨论,在大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学在锦江、品质教育这一区域教育发展的愿景,我们说的品质教育,就是由一批有思想的校长领导一直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办一批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培养出具有强健体魄、丰满人格、科学素养、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的高素质学生。在这样一个全区教师的共识和使命感的基础上,我们明确提出了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做有思想的实践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高居云端器物,又要紧贴地面邢州,就是既要掌握娴熟的教书育人技能,又要对教书育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教师个性的媒体。我们正是通过了这样一种文化的凝聚,培养出了追求淡定、包容、创新的教师文化,教师群体形成了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的自觉。

    我们实践的第二个方面,是团队文化建设,多元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我们认为在教师的职后教育的幼师最大幼师可以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就通过纵向分层和横向联动这两种方式,给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帮助我们的教师在团队发展中实现个人的发展。首先是纵向分层,纵向分层是根据我们教师的年龄层次和他的专业层次,体现的是差异性、系统性,追求是全员发展、终身发展。我们具体的分层方式是这样的,首先是青年教师奠基型培养团队,锦江教师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教师的退休,我们每年都有一百多名教师的增长,而这个对他今后的成长有奠基性作用,所以我们通过新苗适应、新苗胜任、新苗创优,使他三年后达标。第二级分层是骨干型教师增益性互助团队。我们一直以来认为骨干教师是区域教师队伍的中间理念,他们教育教学能力很强,但是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所以他的职业倦怠感就提升,那么怎么样突破这些问题呢,为了帮助我们的骨干教师走出发展的高远去,我们无组建学科中心,通过专业培训班等形式,用这种增益性团队,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议题的研究,让我们老师更加明确我们学科教学的突破点在哪,激发他的教学激情,帮助我们的骨干教师不断提升。第三个层次就是名优教师提升性研究团队,我们的名师都是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是有很高造诣的专家,但是名师不是成为他专业发展的终结点,我们先后组建了12个名师工作室,一名主持名师带5到8恩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团队,提高自己教育科学的研究能力,同时带领我们的骨干教师成长,让我们骨干教师不断地成长为新的名师。那么我们的团队培训的第二个方向是横向联动,形成发展式的团队。教育链是我们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是名校加弱校,名校加新校,名校加研究机构,形成区域内链东发展的格局,目前我们组建了10条教育链,已经成为我们教育发展的载体,我们通过横向联动,整合教育优质资源,通过教师的流动,直接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师水平,更重要的是,借助名校的资源,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整合教研的资源,整合群体的智慧,让教育链成为我们共同成长的平台。

    我们实践第三个方面,是实践文化,做中学的教师发展模式。有专家指出,学会教学正如教学本身一样,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此期间,一个人做的什么就能学到什么,由此可见,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区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引领我们的教师进行研究性的反思来积累实践的智慧,我们操作途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是小专题研究,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小专题研究是我们的老师根据自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并且把这些问题转化为什么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实践改进策略的一种研究形势。它是我们区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群众性的研究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课题研究,关注是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微型研究,也可以说是一种行动型的研究。目前,我们区每年申报的有六百余项目,全区90%以上教师都参与到小专题的研究,通过小专题的研究,我们的老师带着研究问题进课堂,在行动中研究,形成了以研促教和以教促学的氛围。我们第二条路径就是通过颗粒研究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教师的职业,专业性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认为,体现在教师掌握一定的学科教学知识,懂得如何以恰当的顺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在新课改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教学本质,如果通过教育实现育人的目的,这是我们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所以我们组织了大量的实践性课题内容,通过我们的课例研究的形式,组建科例研究团队。

    以上就是我们以文化为基石,从三个方面所做的探索。我们认为以文化为基石的专业化学,不仅专著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更专著教师的生命质量和终身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力度,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区域教育的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很高兴今天到这里来进行汇报,也高兴得到大家的帮助,谢谢大家的聆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发友先生发言
台湾师范大学副校长林东泰先生发言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话:(010)68909380 传真:(0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