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活动背景 关于年会 年会日程 与会嘉宾 招商合作 参会指南 关于我们 图文报道 媒体聚焦 English
图文报道
开幕式暨主论坛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论坛
科技文化与科普教育论坛
创意发明-中国青少年崛起之路论坛
互联网+教育论坛
闭幕式与成果发布
新闻吹风会
参观考察及会场内外
 
图文报道 >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
云南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副教授陶亮参与讨论环节

云南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副教授陶亮参与讨论环节

   非常荣幸成为最后一个,我抓紧时间说。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来自云南大学,非常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一个机会,我站在这个地方现在是诚惶诚恐,情绪比较激动。听了前面的精彩演讲,我深受启发,下面我就这个关于高校的智库与发展,谈谈我的体会。由于这个题目,原来报的题目跟现在的题目有一点出入,是为了更符合今天的会议主题。2014年教育部颁布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以来,各种类型的高校智库纷纷涌现,兴起了一股高校智库热。社会各方也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的基础上,保证高校智库提供一种有质量的智,或者说高校智库有何不同于政府和民间智库。我个人主要从自己从事的专业来研究,从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第一,基础研究是高校智库的智之根本,“一带一路”的倡议,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其他国家。做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咨询报告,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和民间的一些智库跟高校的条件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很多地方高校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第二,基础研究与政府部门的具体政策不能混响,我个人觉得,高校智库属于政府智库,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是不同的,高校学者做基础研究,进行理论分析,从这个专业而言,研究印度、外交和中印关系,必须研究独立后印度的对外政策,这样才能清晰的认识印度的外交哲学逻辑和战略思想,中印关系的研究同样如此。如果我们缺乏深刻和系统的研究,那么就目前而言,任何分析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的评论,都显得非常的主观,更谈不上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理性、客观的政策咨询报告。另外,高校智库和学者,基于扎实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考,而非具体的政策,具体的政策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事,这些方面涉及到一些情报信息,这对普通学者来讲是非常难的事情。而且政府部门或者是一些职能部门,也没有时间去进行系统的历史和基础的研究,这就是高校智库和高校学者的职责所在。因此,在这个方面,我们高校的学者和智库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的时候,要考虑更高层面的战略、理论性问题,提出建议,抉择者进行思考和选择。

   第三,高校智库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噶尔和学者而言,相对于政府的智库来讲,高校还是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咨询报告应该基于学术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不能因为获得什么级别的批示为目的。第四,立足基础研究,开展公共外交,扩大中国在相关问题上的话语权。就拿中印边界问题来说,长期以来国际社会是非常同意印度的观点和立场,而中国的声音几乎听不到。现在看来,根本在于我们相关的基础研究落后于印度,包括现在有一些研究都是基于一些二手的资料,有一些是重复劳动。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国内有一些学者在中国档案馆查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修正了中印边界问题长期的一些错误,引起了印度方面的学者和政要的高度关注,他们有申请来做访问学者或者是进行交流等等的,并深表赞同,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是高校智库的根本,基于扎实的基础研究,基于长期的基础研究,高校智库和学者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战略性、理论性的咨询和建议,供决策部门在制定具体决策时候参考。要从某一个具体的国家开始研究该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基础性的东西,引起学者的共鸣,进而扩大中国在该国相关问题研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最终也就扩大了中国在整个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这就是从个体到整体的过程。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认识,对高校智库基础研究的关系,我的发言完了。

   另外讲一下云南大学大学的南亚研究是很早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成立了,对印度的土地制度,还有社会、文化、历史进行了研究,包括民族问题。90年代,云南大学率先开展了中印边界历史的研究,这个研究的成果,现在仍然是国内研究中印边界历史绕不过去的参考的资料。目前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云南大学正在筹建实体单位的印度研究院,也是省政府的高度关怀下,我们也在聘请国内外优秀的学者来做这个东西,我们的目标就是立足于基础研究,抓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最后结合国家战略,目标就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建设的目标,谢谢大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副主任尚宇红参与讨论环节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李维维主持讨论环节
 
  特别鸣谢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