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发展规划处处长孙华发表主旨演讲


13.jpg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发展规划处处长孙华发表主旨演讲


  我跟各位专家汇报的题目是知识进化与大学变革,讨论一下当前双一流的一些问题。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简单的介绍一下知识的分类和分层,第二是知识的进化与大学的演化,第三是知识处理、大学分化与双一流的一些反思。


  实际上人类的科学知识以及特定时代的组织方式,他对应的是一定的处理平台,也就是大学。事实上我们一直认为就是大学在处理知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知识,大学在里面能够付出的程度是一样的,比如说流桥系统,他解决的就是人类最前沿的基础性的东西,就是说你的知识的处理方式决定了你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假设和判断。然后我们接下来看知识的分类,我们知道最早的知识是一体的不管是我们国家还是古希腊的,其实分类他是人的本能,有许许多多的分类标准!这是简单的几个,第一是我国最早的分类标准,按照天文地理、人伦等等,然后亚里士多德他分为了理论之学,实践理论等等,然后是洛克的,大家看一下就可以,然后比较有名的是康德。我刚才说了钱伯斯,钱伯斯这个人是非常认真的分类,以至于他们年代所涉及到的知识第一次提到了学科概念,然后把他分成了47门知识,所以每一次的知识分类都有助于知识增值,有利于知识借助于系统化走向专业化,比如说我们的心理学把他从伦理学里面分出来,知识分类的水平也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水平,奠定了综合大学和单科大学设置的合理性。然后是分层,这里的分层可以从所有的宏观的知识来介绍,比如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认为他要高于生理学的刺激反映理论,我们的判断是不管是他的解释度还是对世界所做的贡献,前者都要高于后者。统一类的知识当然可以分层了,分层的作用是干什么?他是指知识更加专业和经济,知识分层的标准也是相对的,他是不断的在进化的。


  关于知识的宏观层面的分类,一个是关于本源性的知识,包括哲学、数学、物理学,然后是关于认识自然的一些合理性的知识,比如说历史、生物学,他是认识规律的,最后是改造的,比如说电器等等。那我们把他具体一点,比如说我们解释一下欧几里得的为例,公理大于公社,公社大于定义,每一层级的知识都会在操持层面被分为发现—经用—传递,所以我们会发现每一次知识的分层他总是带来知识的进展,也就是精进。


  知识的进化影响大学的发展,我们认为知识他有自己的进化的规律,这种规律的规律他影响了他的操持处理平台,也就是大学。首先是古代朴素的知识观,经历了三钟的发展过程,第一是试错,就是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当中,他的知识是试错性的,第二点是哲学思辨式的,第三种就是科学革命以后我们进入实验室试错,所以他是我们大科学时代的知识生产方式。其实知识生产方式二就是政府、市场和大学之间的这种,我们把他叫做知识生产方式,他最有名的案例就是曼哈顿工程,他是企业、政府、大学合作的典范,他又导致了新一类大学的产生。所以工业革命之前大学的传递是缓慢的,他没有知识的创造。


  在整个人类知识探究的历史上,他分两种方式,第一个系统是大学系统,达二就是国家科学院系统,国家科学院系统主要是17世纪左右的,比如说英国的法兰西科学院,从18世纪甚至19世纪以前,整个知识创新最重要的机构是国家科学院系统,但是19世纪以后他转移过来了,之前的大学他是蓝宇进化的,他是给国家培养公务人员和神职人员,即便是工业革命来了他也不向世界打开大门,法国也是,法国当时在拿坡仑王朝以后建了很多单科性的院校,包括什么矿业等等,这个我们不展开了。


  我们讲第三点,知识处理方式和大学双一流建设,知识处理分为三类,一种最重要的是探索性的,第二是转化应用的,你要把专利转化为能够应用的,我们高中物理,我记得我们那时候书上都有核爆炸的分子式,但是科学和技术是两码事,你知道核爆炸的原理不一定能造出原子弹。第三是书本上的知识传递。尽管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定位,但是他三种是包含在一块,既有知识探究的成分,也有转化的成本,当然还有培养人才的成本。知识革命的等级的变换就是只是在人类社会中他的重要性的转换同样会影响大学的重要性的转换,比如说流桥系统,因为他拒绝改革,当时的人文教育是做得比较好的,也就是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概念被人类重新改变以后,谁成为最好的大学呢,同时也随之改变了。其实我们做得最明显的就是二战以后,人类的视野中,比如说传统和伦理学院,做得非常非常好的那种,他已经被现代的生活知识方式完全打破了,比如今天的加州立功,普林斯顿,这个就不再展开了。


  最后一点,双一流建设,国家提出来两个一流,我们又加了一个一流学院和一流专业,我们只是说双一流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就是双一流他没有考虑到知识和大学到底谁是第一位,谁是第二位,双一流当然起到很多很多的小姐,但是他真正的效果还没有起到,很多的政策他都涉足到标准的考评,而没有把真正的精力放到如何打造一支生产更多知识的制度平台。第二个我们认为他没有照顾到不同院校的差异性,因为政策的原因千篇一律比较多。最后一句话,因为双一流所带来的视觉性的那种支柱太大了,所以使得下一个高校眼红,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各位。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