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国际教育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二)


2_1600_3000_gif.jpg

国际教育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二)


123.jpg

成都大学刘亚玲博士主持


  主持人:现在,我们有请下一轮的对话嘉宾,他们同样也是来自于不同国家的教育专家,其中,也有我们亚洲教育论坛的老朋友,他们都是致力于中国与世界国际教育合作的有经验专家,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他们多年在这个领域上获得的心得并为我们展望未来的前景。


  下面有请:

  穆罕默德·罗志·本·伊斯梅尔  马来西亚哥打巴鲁师范教育学院副主任、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原教育参赞

  扎伊达·穆斯塔法  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系主任 

  穆罕默德·萨基卜  工业与经济基础研究局(BRIEF)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印中经济文化委员会的创始人兼秘书长

  泽米尔·阿万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市国立科技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原科技参赞

  何  曜  吉大莱姆顿学院副院长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66.jpg

  穆罕默德·罗志·本·伊斯梅尔: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马来西亚,代表我们感谢亚洲教育论坛,这是我第七次受邀参加这个论坛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论坛,我想要感谢亚洲教育论坛,感谢你们再一次给我这个机会,来进行发言。同时,也把马来西亚的这些教育者带到了这里,来参加这个非常重大的论坛年会。

  今天我们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专业的角度的经验。讲一下AI。因为我们今年的主题,我看到了这个主题,我看到也有很多专家提到AI人工智能,分享一下我对于人工智能的一个看法,5.0智能版本,它能够为我们2030年之前教育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能够创建这种能力,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育中,而且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而AI它是有这样的潜力帮助我们去定制化学习的体验和学习的经验,同时帮我们创建这些重要的路径来让我们实现实时的反馈。那么这个智能它在教育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如果没有智能或者是没有智慧,我们就没有办法学习,智慧是我们学习的基础。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智力或者智能促进学习和教育。学生更聪明可能教起来更容易,而且如果智力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出色,可能接受教育时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我其实有非常多年的教育方面的经验,所以我想从教育者的角度谈一谈AI。AI的技术可以用在相关的软件之上,来帮助我们去追踪学生他们的一个家庭作业的情况,以及他们学业的情况,同时过程中提供反馈。什么样的智能才能够帮助我们促进他们的学习呢?因为我们希望能够确保这些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我们的研究发现智力或者是智能对于成功来讲非常重要,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最近的研究表明情商,之前我们讲的是AI,人工智能。接下来看一下情商智能,我们平常说的IQ、EQ,它其实能够更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在50年之后这个AI会是什么样子呢?现在是2023年,50年以后呢?就是2073年。我希望大家能够受到一些启发。

  我们之前有学者其实讲过,在2045年的时候,当我们谈到AI的时候,它已经比人更加的聪明,而且在2029年的时候,我们会有人类生命的AI。我们看一看在2029年的时候这个结果就会出来了。我们的智能是会通过教育来得到促进的,为什么它会影响我们的智力呢?因为我们的IQ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怎么样用AI帮助教育,你们觉得AI能改变教育吗?你们觉得它会做到这一点吗?AI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技能,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掌握情况如何,而这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关键的信息,就此调整教什么内容,怎么教内容。

  接下来我想讲讲马来西亚在这方面的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当中有什么样的目标。因为我们在马来西亚和中国有非常好的友谊,我们有超过50年或者将近50年的历史,所以我们想要去看一看这样的一个合作,怎么样支持我们马来西亚能够达到刚刚说的2030的教育目标,同时我们能够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30的SDG,马来西亚也会加入到这个努力的进程当中。我们的项目在我的部门之下,也就是教育部之下,提供给所有的马来西亚公民,他们能够接触高质量的教育。

  我想要代表马来西亚的教育部再一次感谢亚洲教育论坛的邀请,感谢大家邀请我来到这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上面,谢谢!


  主持人:谢谢亚洲教育论坛的老朋友,带来一次新的发言。有请下一位。


18.jpg

  穆罕默德·萨基卜: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作穆罕默德·萨基卜,我来自于印度。我今天听到非常多高质量的演讲,很多专家带来非常好的演讲,我其实是个经济学家,我们有自己的咨询公司,主要是提供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咨询。 所以说我们跟中国的关系非常好,而且也在印度有非常多的合作伙伴。我和亚洲教育论坛的关系渊源已久,从它伊始已经是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其实今天发言我并没有写演讲稿,因为我今天想即兴的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育的一些观点。作为一个印度人,我们可以谈很多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一个东西,比如说对于教育的国际化,我觉得印度其实目前已经从中获益匪浅,我们有非常多的海外留学生,基本上在世界各国大学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且从2000年开始,中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留学基地。比如说在美国,然后在澳大利亚,在英国,甚至在英国还有法国都可以看到印度留学生。在全世界都有他们的身影。首先你们会在想他们怎么样从印度去到这些国家的,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印度,其实已经从国际教育中获益匪浅。

  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我们的人口很多,大家都知道,这个教育系统也是非常的庞大。但是其中也有些不足之处,但为什么印度可以有这么多的国际留学生呢?是因为我们需要跟全世界的教育资源接轨,希望能够从各个国家的教师身上学到相关的知识。那么印度为什么在孜孜不倦的去国外留学呢?而且这个留学生的数目那么大呢?比如说在哈萨克斯坦都可以看到印度留学生,还有在马来西亚,还有乌克兰我们都有6000名的学生,可以看到全世界都有印度留学生,一直致力于全球化的教育中。对于印度而言非常愿意去海外学习,因为我们本身的教育体系是基于英国的体系,它对于人文科学还有对于社会科学,其实是有非常深厚的基础。这是我们第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第二个我们其实是非常穷的一个国家,虽然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它只有26年的历史,但是我们却有14亿人口,所以这个人口基数是非常之大的。他们为了能够有更好的教育,所以说会想去海外求学。从这样一个认识当中不断的去探寻海外的资源,对于这个教育的基础设施而言,我们会谈到它的一些硬件设备,还有软件设备。作为一个教育学家,并不完全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师。

  第二点,所有的这些去海外求学的人,他们都不想回到印度了,他们会借由留学的机会去移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想去海外求学。

  第四个原因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海外留学生。是因为有奖学金,因为在印度主要是个公共的教育体系,比如说像北大还有在上海的这些出名的大学,他们都是些公立的学校,跟印度的情况是一致的。但在印度有非常多比较穷困的地区,他们需要依靠公共的设施,这样教育资源是严重不足的,他们就需要去海外求学。很多去美国就是因为在美国的奖学金非常的丰厚,在欧洲他们去得不多,是因为欧洲的奖学金很少,比如说在法国,比如说给到印度学生的这些奖学金是很少的。

  印度的情况是这样,所以说印度的情况其实也是其他亚洲国家的一个缩影,因为他们有非常多的人口,然后有本地的一些问题,所以说他们需要来解决这些问题。但中国是个很好的榜样,中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做得非常之棒,比如说在AI,还有在人文领域,在科学领域,还有很多的领域,中国的教育其实做得非常棒。中国虽然不承认,但中国其实比美国的科学做得更好,而且成为了我们的一个模范。

  在30年的时间,印度其实也在快速的崛起,在快速的成长。我们有很多想向中国的地方,中国也有责任作为国际社会的领导人,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让我们聚起来,把教育体系发展得更好。

  再说一下印度的教育体系,我们有自己的一个优点,像中国一样有非常多的优势,在逻辑方面的训练,以及在技术方面的一个进步。但印度在金融、技术,还有在市场营销方面做得非常的棒。所以说在全世界范围而言我们可以携起手来合作,比如说在美国有IBM,有微软,这些很棒的公司,印度人在这些公司里当管理人中国人更多当了技术员,所以说可以看到教育的不同。虽然印度也有非常璀璨的文化,但保护得不是很好,不知道有多少文化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我希望能够跟中国更多的学习,然后保护好这些文化,让我们的这些人才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效忠他们的国家,能够更好的聚首在一起,毫无选择必须要合作起来。

  谢谢大家的关注,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印度的国际化数量和质量都让我们印象深刻,我记得我在美国的住宿旁边的邻居就有两位印度人,而且在当时的美国高校里也有大量的印度管理人才,非常感谢对我们中国包括教育在内的赞赏。谢谢!


  有请下一位。


88.jpg

  泽米尔·阿万:各位老师、专家、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我跟亚洲教育论坛的交流有十几年的历史,我2010年来到中国驻华巴基斯坦大使馆,负责科技跟高等教育的交流方面,就认识到亚洲教育论坛,一直我跟他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我感觉到亚洲教育论坛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不但是教育方面他们做得非常漂亮,而且他们民间的外交也是做得很大。经常他们搞些活动,民间性的,民间外交方面的。我以前从巴基斯坦带来过一些学生,20几个学生考察中国,亚洲教育论坛就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去了上海、杭州、北京,亚洲教育论坛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觉得亚洲教育论坛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组织,非常有帮助的一个机构。我祝将来它有更大的进步。

  接下来我谈巴基斯坦国际教育合作方面,独立前加入了英联邦国家,受英国的影响很大,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巴基斯坦跟英国的教育合作比较多,学生交流、老师交流各方面比较多一点。从80年代开始了阿富汗战争,美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了,从80年代有一种变化,跟美国的教育方面合作越来越多了。正好2013年中国宣布了“一带一路”倡议,20年前跟中国的教育方面合作有非常非常大的进步。实际上我们是1976年跟中国有教育合作协议,我们最早改革开放以后,就是高考恢复以后第一批留学生是1978年就来了中国,我们很早就跟中国有学生交流。

  我到驻华巴基斯坦大使馆是2010年来的,那个时候我们有几千巴基斯坦学生在中国。我非常努力,我本人也在中国留过学,我是上海大学毕业的,我是钱伟长的学生,我一点都没有名气,我的老师钱伟长在中国很有名气,他是一个有名的科学家。我在中国读过书,留过学,受到中国的教育,当然我跟中国有感情,尽我努力把巴基斯坦的学生带到中国来,从2010年以后慢慢的逐步逐步巴基斯坦学生来中国越来越多了。以前3万2千个学生在中国,疫情三年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有一定的影响,从今年开始正常化,我想下边巴基斯坦学生肯定要超过比以前更多一点。

  不但是我们学生交流,我们跟专家跟老师交流也比较多一点,我们跟科研方面的合作也比较多一点。今天我们在四川在成都,我看大部分学生在上海、广州、北京那边比较多一点,在成都我没有看到这么多学生,所以请我成都的朋友们支持我把成都也作为下一个重要的目标,巴基斯坦学生要来成都或者四川要多一点。反正我们两个国家,巴基斯坦跟中国政治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是铁哥们,巴铁,各个领域的合作是非常重视,特别是教育和科技交流方面,我非常推动这一方面的事情,当然我希望跟你们多一些合作交流,有机会我们再加强关系。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中巴的友谊是得到了大家的见证,并且在各个合作领域都有立体的合作方面,我们是非常乐意看到这些,而且我可以说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学院,我在成都大学斯特林学院,我们学院也有巴基斯坦的老师,我们学院有11个国家的教师在那里,很开心也有巴基斯坦的。也欢迎巴基斯坦的同学老师多来交流。谢谢!


  请下一位。


20.jpg

  扎伊达·穆斯塔法:非常感谢!各位教育者,各位参与者,能不能问一下有多少是教师或者是教职员工,请举一下手。好的。

  我来自马来西亚,我有40年的经验,既是课堂的教授,也是在各个机构当中的培训者,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政策制定者,我一共去了两个私立的大学去执教,非常注重人文交流,大家知道马来西亚自从独立以来都在不断的致力于培养学生,非常开心能够看到这些在国外学习的老师能够回到马来西亚去执教,同时他们也带来非常多新鲜的观点,而且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对社会有意的人。他们有能力,比如说有成为全球公民的视野,那时候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国际公民,但是当时留学回来的老师告诉了我什么叫做国际公民,然后告诉了他们在国外学习的经验,我就有了这样一个梦想,能够在海外的学校,在一个海外非常好的学校,比如说在英国或者在美国去深造。所以说在后来我就去了休斯顿大学。当时我在休斯顿大学让我感知到怎么样非常有结构化的教学,有非常活跃的学生,怎么样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得好的一个技能。同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非常有创新性,而且可以跟他的同仁进行合作,这是在上个世纪。

  然后在这个世纪呢,我们也发现了有更多的数字化的教育,而且也是高等的一个教育。那么这些观点其实也是由这些在海外留学的教育者们所带回来的全新观点。

  所以这个地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有了知识,同时能够扩展自己的教育领域,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海外教育当中,其实是一个非常棒的观点。

  当我在美国的时候,我每天都在接触到各种各样学习的方式,还有学习的技能,我拥抱着全新的自我,拥有了重新去学习的能力,还有用心去教学的能力。那么也用心去指引我未来的学生,还有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人进行沟通。20年之后我回到了马来西亚,我发现有了AI,当时人工智能其实是个比较新的东西,觉得马来西亚是全世界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我在一个大学里面UCSI进行分享,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受到助力,然后在他的学术生涯发展得更好,他们有了职业的技能,而且是在这样多样化的校园学习,这样的一个校园会欢迎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点,欢迎国际的学生。现在已经2023年,在2022年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有了100个博士生,来自中国的博士生在这个地方学习。

  所以说再回到人文交流上面,中国有这样的意愿去进行海外的交流和学习,我们也愿意去欢迎来自中国的学生,这也是我们观察到了情况。

  另外我想说很多学生,我的专业学生有超过400名学生,他们都是博士生,他们很多都带着这样的弘愿,他们也非常的勤奋,很多人每周都想见到老师,这跟马来西亚的文化不太一样。

  而在第二点,想说这些学生他们有考试的焦虑,他们并不喜欢考试,但仅仅只有考试在马来西亚当中,我们是需要有两个考试贯穿在整周当中。那么在这样的考试当中,我们会增加他们焦虑的程度,这是第二点我想说的。

  第三点我想说的,我觉得非常惊喜的一点,所有这些中国的学生,来到我的大学当中,他们的举止教养都非常的高。这其实我们之前并没有太多预料到这一点,当我们打开国门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意料到有这些情况。有个学生他想接我去回学校,然后他本来是可以走掉的,但他发现门关着,又开上来接上我,等着我上完45分钟的课,然后再带着我回家。我觉得人类都喜欢去听故事,大家都喜欢听新鲜的故事,但这是我们的本性。我们需要按照他们所喜欢的方式去授课,这是他们比较欢迎的方式。

  我还观察到一点,大多数中国的学生英语方面都非常纠结,其实语言并不是一个问题,语言不会阻止你去获得新的技能新的知识。大家其实可能是有自尊心作祟的原因,但我们会确保你们会能够获得额外的英语课的帮助。然后我就发现他们会有非常大的一个进步,他们的英语在写作或者是在口语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那秘密是什么呢?秘密是因为我们为他们提供的培训吗?因为他们建立了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他们的导师,然后每一个导师都必须不光是为他们售卖这些教育的产品,也必须把这样的关系建立好。比如说经常把学生带回家吃饭,他们也会听这些学生的开题报告,还有最后的论文答辩,但他们把答辩是作为一种考试的方式。所以通过这样的交流,给到他们非常多的支持,让他们觉得非常舒适,能够非常舒适的参与到论文的答辩当中,他们也表现得非常棒。所以说我觉得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大家用心去教学,用心引领学生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有了这些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论文的答辩,甚至是在疫情之前已经完成了,只有5%的学生会在答辩当中失败,会被拒,中国的学生来到马来西亚会得到非常好的指导。所以我想说,想对在座的所有人说,虽然说现在我们被AI包围着,我们仍然觉得人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回到教学的本质,然后用心去教学。因为只有用心教学,比如像美国还有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受益。如果大家仅仅在不断的提到考试的焦虑,提到考试带来的痛苦,不仅有课程老师带来的痛苦,有家长带来的痛苦,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就不会太好。

  第二点我想说今天我听了非常多专家的意见,还有他们提到了现在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精神健康。其实我有学生就有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怎么样去测试这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青少年以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他们去采访这个学生的时候问他们有多大的焦虑感,大概48%的人都会感到很焦虑。有人会说你在得到A之前,在得到A分数之前,你必须要先爱上这个科目才能够得到A,爱上这个科目必须要爱上这个老师,而这个老师必须要爱学生。在你爱这个老师之前,你必须要爱去学校学习。所以说这些学校的领导者必须能够为他们提供安全而且活跃的学习环境,才能够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当中。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马来西亚是我第一次出国去到的地方,也是很多中国同学和老师最早可能会去新马泰这样的线路。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教育方面,我们有非常多的困扰,我们的同学也有课上课下的压力,但就像刚才说到的,英语不是我们很大的困难,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在课外也可以去参与、感受、交流。谢谢!


  请下一位。


10.jpg

  何曜:因为之前我以为就五六分钟可以即兴,后来发现他们都很重视,甚至写好稿子,我也稍微整理了一下。

  我直接开始了,说三个方面。

  第一个,分享对外开放和教育开放整体。对外开放从二十大包括进博会看出来肯定要继续扩大开放,而且决心和信心没有变,我觉得这大家知道民间有很多论调,包括教育开放有很多类似于开倒车的说法不准确。国家层面肯定鼓励对外开放。

  教育开放大家清楚2020年对外开放的意见,实际上受中央委托,要加快扩大新时代教育开放。特别是5月29号,国家领导人在教育强国专门讲话,对教育开放有明确的提出战略要求,我的理解是战略要求和战略目标。战略要求第一个,以统筹教育在新环境下新阶段它的战略问题,第二个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大文章。第三点是要继续有效的利用世界一流的创新的教育资源和要素,目标是什么呢?让我国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教育中心,给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希望,成为世界级的教育中心,国际化全球化中国式中国化是交织在一起,有很长的路很多的东西要做。

  第二个因为我一直是做的中加美合资办学,跟亚洲同胞交流有点紧张,亚洲教育不是特别了解。其他不说,我觉得第二个说一下亚洲跨境教育合作的互学互鉴,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第一个大家应该知道咱们中国和日本韩国,中日韩有个亚洲校园计划,这个计划有十多年了,而且中日韩有39所大学参与,4000多名学生交流学习,这个可以移植到印度、巴基斯坦,我们跟新加坡也有很多好的项目,很多学生因此受益。我们的讨论亚洲合作从已有的经验,守正创新,借鉴创新出一些新模式。

  还有也需要向亚洲一些国家学习跨境教育。虽然国际教育跨境,实际上跨境教育国际还有很多更细更深入的东西去做。特别是近两年感觉担忧,觉得很多人做国际教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我怎么能批一个办一个中外办学,应该考虑怎么办好,怎么办一个与众不同,怎么把学校的特色结合起来,真正做一个中国式的,真正能实现中国式。大家知道中国式三个字的含义实际上很深刻。包括大家应该知道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包括阿联酋有很成功海外办学在他们国家办学的经历,特别是马来西亚,其中有2个印象深刻,一个是刚才沈伟其校长的诺丁汉大学。今天唯一第一次听说上海纽约学校学生来自70多个国家,在国内第一次听到准确的数字,我认为有可能仅此一家。这其实真正国际化就上午包括江波理事长讲了,世界的留学目的地,咱们虽然做到世界旅游目的地,包括成都,并没有做到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包括迪拜的国际大学城,大家应该去了解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形态,都值得借鉴,如何在中国进入下一个形态的国际教育和下一个形态的国际办学。这是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稍微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个实践,实际上我们是中国第一所完整引进加拿大美国本科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我们是1999年就可以在中国发美国加拿大的学位,这在国内绝对是第一家。而且我们是完整引进,也是第一家。除了党建思政课是中国的,当时所有的课程完全是国外大学,这点我们在中国20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中,经过24年的发展,领导有句话叫融通中外,总结出一个模式让外融通一中,我们是完整引进国外的课程体系,所以怎么本地化中国化,最后中国式,让外融通于中,我们也创造了很多特色模式。时间关系不说太多,简单说几句,第一创造一对多,最早加拿大美国两个国家四个学校,所以当时叫三国五校合作,这是开创了一个先河,利用不同的学校对应不同的专业,优势全聚集在一起,而且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在一起。所以外教20多年接近2000人次,来自十多二十个国家,这本身是多元化的东西。

  第二个我们完整的引进了国外的高等学历教育,在中国怎么来结合呢?也有几个结合,完整实施北美的本科教育,为中国培养人才结合,这是第一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我们引进北美的教育理念和体系,个性化的理念培养,但我们是在这种理念下和中国管理模式,我们优秀的管理模式没丢,中方与西方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自由和严格的相对结合,整体上世界上欧美教育体系更强调个性化培养,个性化成长。中国大家知道需要住校,需要全日制管理,需要早自习晚自习,我们先引进来国际化,消化吸收本地化。第二个阶段国际化,我的东西做成国际质量,国际标准,得到世界更多大学的直接认可,国际标准做到国际认可。第三个标准国际化,我们经过一定时间,更成熟的办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教训体系,包括管理体系,学生服务体系,我们反过来可以总结出把它输出去,境外办学或者到境外设中心,真正全球化和中国式。大家知道全球化和国际化不一样,国际化更多把国外东西拿过来更像一个国际人。真正全球化是我对一个外国人来讲不把我看成中国人,我就是全球的一分子,这才真正达到全球人。还是停留在你是中国的大学,中国的教育,这也是需要突破的,可能我们和美国大学放在一起,同样吸收留学生,不一样说你来自中国,你是来自美国,我觉得这个可以实现。真正做到国际化本地化再国际化,在全球化再中国式,最后真正实现中国式的教育路径。当然我们实际上也创造了一个模式,现在大家知道国家鼓励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办学,允许国外大学来独立办学,实际上我们这个模式,教育部很多领导探讨最接近于这个模式,完整国外的课程体系,但中方主导,坚持中国的教育方针,中国管理主导,外方课程体系,学术体系和学术质量监督上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方来主导。这样既实现了在中国实施国外的高等教育学历教育,颁发国外的学历,同时又符合中国的法律政策要求,同时又为中国培养人才。这我们是真正为境外高校办学提供了一种经验和模式,可复制可借鉴。

  再就是说第四点,刚刚也提到中国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实施办法,还有境外办学的规定,我们细查亚洲其他国家有没有专门出台跨境办学和合作办学的政策,这可以互学互鉴交流,来做出你们跨境教育的政策办法。当然你们可以有更好的办法,希望大家在政策层面也要进行一些交流互动。因为国情不同,跨境教育的政策可能在法律定位,包括监管的体系和模式,包括与国家战略目标也不同。如果大家能一起交流,合而不同,同时求同存异,应该还能够有些好的发展。

  最后一点,不管做国际合作办学还是中国办学,最后落地是两字“教育”。做了24年,第5年时感觉成就特别好,第10年发现还有更多体系上的继续完善,第15年20年回到原点,我们就是在做教育。反过来说我们考虑中外合作办学,最后都要和整个学校符合国家的战略目标,还有大学的国际化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最后全校形成大国际的理念,不要让大家普通学校的老师觉得国际学院的老师不一样,甚至觉得你有点异类。这大家做国际教育都知道,甚至很多人认为你不是我们这个大学的,甚至有一句话,普通专业的学生认为这个国际学生不是他们学校的,实际上国际学生招分比他们还要高。这个理念和文化上的东西,首先在校内要形成,对你所在的大学有促进,有反哺作用,有辐射作用,有鲶鱼效应。首先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大家统一的思想,或者说大家很多东西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共建共享,然后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说相互竞争或者很多都相互重复建设,这东西在中国普通高校都存在,这都需要解决。这说白了几个字,是治理体系的问题。特别强调高质量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治理体系,要实现你的自有体系。有可能过10年15年,有可能中外办学名词会消失,也可以变成泛国际化。但因为有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可能最后在中国会诞生一批很有特点的国际化项目或者国际化学院,当然包括独立的国际化大学,最后我相信实现整体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强国。

  归根到底回到原点,未来国际教育其实还是理解成16个字,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但如果再加4个字,就是现代教育。扎根中国不用说,肯定是在中国培养,坚持为中国培养人才。第二个融通中外,其实大家可能都有很多体会,不说太多了,我觉得就像我们讲的,通常说的融通中外是中国跟外边的融合,我们做到外边和中国的融合,这里叫中国的国际化和国际的中国化,这两个是相结合的,大家应该懂的,全球的中国化和中国的国际化,加一起真正做到融通中外。中国特色,结合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和教育强国包括中国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结合,这是中国特色,当然还有很多,更细的不解读了。面向未来,世界水平实际上就说我们如何做到世界水平?我们都在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我们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治理,前提首先你的国际化,要达到国际标准,要有国际质量。先研究国际标准是什么,做到国际质量,做到国际认可后才能谈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所以我觉得最近有个提法都在提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有的可以提,有的不能提。先把真正的国际化,第一实现国际化,第二国际化的水平达到世界级的水平,才能讲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总的来讲,大家讲职业教育只讲职业两个字,教育两个字忘了。当讲教育又忘了职业又忘了实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中国是两个不同,实际上应该贯通。我们讲高等教育要想教他动手,现在讲产教融合,教动手觉得层次太低,现在有个意想一谈到职业教育很多人只讲怎么和产教融合,怎么和企业合作,忽略了做人,教育育人。教育本身还要做,所以职业教育也可以建一个精英本科班,也不是说不可以。同样我觉得谈到教育时,咱们二十大强调了很多,有6大系统思维,这里不讲,其实6大思维都可以指导我们合作办学。只讲跳出思维,但不受制于这6大思维,我们跳出教育看人。

  我说得有点太多了,最后只说一句话,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如果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谈不上真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也谈不上真正建成世界的重要教育中心,但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首先要把国际化的继续扩大,而且继续把水平提高,不是关起门来就可以做成中国式的高等教育现代化。

  谢谢大家!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