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年会
  ┝ 日 程
  ┝ 会 议
    ┝ 博鳌亚洲教育合作磋商会议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开幕式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2005 部长大会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中外职业教育发展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经济国际化中的跨国文化管理与培训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亚洲艺术教育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中小型高校发展战略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学发展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高中国际教育与双语教学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闭幕式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图片库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马瑞雅.杰伽娃:跨文化视角下的管理方法和技能

跨文化视角下的管理方法和技能

Improvement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Skills

马瑞雅.杰伽娃(Maria Jicheva

欧洲跨文化教育与培训协会SIETAR Europa主席

Maria Jicheva, Chairman, Society fo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Training and Research (SIETAR Europa)

 

Summary:

Nowadays management methods are mostly defined within the Anglo-Saxon world. They reflect the spirit of those economic systems and their mindsets. Especially the Anglo-Saxon model of market economy has rolled towards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an avalanche, taking with itself the Western instruments. However, the economic realities are changing. Actors from Asia (China in particular) are dominating the world markets. Their business models and skills could be relevant not only for companies from emerging markets but also for established players in the West. We’ll look at the leadership competences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function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focus particularly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key for creating a bridge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anagerial approaches, based on different value systems.

谢谢大家,对我来说在此发言这也是一个挑战。

  我想讲的题目只需要15分钟的时间,我们来看看从宽泛的角度来看跨国经营。我想从一句语言讲起。我今天在想我的演讲题目的时候,我想起了这句话,就是在大西洋的那边,他们实现了最好的跨文化的方式,为了让大家理解我们工作的方式及我同事相互之间的工作,我想给大家讲两个保加利亚的故事,我想这里有一些相似之处,在经历转型的那些国家之间,经济都有一些相似性,尤其是他们的宏观经济方面。

  最有兴趣的一个故事就是在一个会议上,在保加利亚举行的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会议上,我是一个企业的代表商,有一家公司开发了一套企业管理的软件,说我刚刚从管理学院毕业,我也有这方面的软件,可是,这套软件并不在实际工作中能用上,怎样才能改变员工的价值观,仅有这些软件还不够,我就对他说,我们可以雇佣适合这个职位的员工,然后培训他们。很明显,这个例子说明在一个人的技巧和他所学的知识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当然,我相信你们会知道最终这个企业家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所以这套软件也没法用。

  另外一个故事也是在保加利亚的时候,我在和一家德国的公司合作的时候,碰到一个年轻的德国经理,他让我帮他做团队的培训,大部分团队里的员工认为,这个小组里面有一个人就是跟大家不合群,他被别人认为是拥有老一套的观念的人。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排除在外。在培训结束的时候,德国经理认为,我就是要用他,因为他就是与众不同。所以,在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不想换掉他,最他们可以跟我沟通,他们知道我与他们不一样,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在商业管理中这对增加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这种思维应该跨越国界和跨越国境。

  我想给大家一个框架来讨论跨文化下的管理,有一些管理的方法和实践,我们可以来看一看。我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介绍这些,因为我同事接下来会详细的介绍。我们谈到管理方法,首先来看看它的定义,皮特.杜比特是管理之父,他说别人的管理就是授权给下属任务,如果中间出现冲突和矛盾的话,大家基于同样的信仰等等强调让事情同样的完成,先强调物质方面的东西,你必须得把事情完成。所以,明确的来说,人们就有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技能,不是说事必躬亲。

  我去上研究生学管理的时候,当我读到这个定义,就觉得这个命令太有掌控性,老是指使别人去做事情,但是之后我才理解它。那么如果有很多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和下属共同完成,为什么要授权他们去完成呢?有一点我是从一家银行的行政总裁学到的,授权的精髓就是要培养其他人的工作能力,这就是管理的精髓。我们更注重员工参与的过程,并不是说要看他们最终完成的结果,这就涉及到有一个管理公司,他说如果你的下属去完成工作,这是一项培训的策略。在过程中,就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我就疑惑,在中国你们怎么给管理下定义,是一个固定的定义还是有好几个定义?为什么要这样下定义呢?或者我们如何来看待管理的实践和努力。就管理而言我们有什么样的观点,尤其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如何来确定这种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取得预计的成果,怎么样让它实施并完成,有事情还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如何确定到底是谁的责任。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同样雇佣西方和东方的员工,我们是否会对某一员工更偏爱呢?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是否会认为一种文化比另外一种文化更强呢?我们怎么样来定义他们呢?在我们的文化中,认为每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有一些文化就认为别的文化要低人一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是出于商业利益的原因,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来思考管理的方式。

  如何把文化中的因素转移到管理当中,也就是说在管理的过程中怎样运用文化的优势?这是信息传播的方式--有一个信息中心,然后一个完整过程,有接收者。我们如果从两面来看,发出信息的人和接受信息的人取决于他们的国际策略是什么,他们在母国和所在国的发展策略是否不同等等。所以,我们也需要考虑文化在商业系统中如何与商业互动。

  我们再来看看所在国的文化。首先要看看这个公司是否具有开拓精神,或者说他们是否采取一种积极进取的方法到所在国去开拓,这取决于他们管理的方式,或者说取决于他们的经济是否处于顶峰的阶段,而且不同的一代人其管理方式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我没法深入的谈。如果我们看中国的公司去海外,实际上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我们在探讨管理的时候,都会来探讨西方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东方的管理方式。我想可能是在实践中,这些管理方式得到了应用并行之有效。跨越国际的商业行为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这些管理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传播,并且有持续性。我是从东欧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的,而且我主要是基于保加利亚的经验。其他东欧国家也在发生改变,在他们进行改革的时候,许多人也质疑保加利亚学习西方的管理方式的做法,他们质疑西方的管理方式能否运用到保加利亚这种国家?我想来谈谈这种双向的管理方式是否具有支配性的作用,在从有恩格鲁萨克斯的西方社会开始形成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有这种管理方式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并不是中国问题专家,除了我,其他的人对中国经济的成功,对中国都怀有极大的兴趣。现在是时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国际化,所以我们可以借用保加利亚走向全球化的一些经验,很有趣的是,现在很热门的一个话题,是撒奇公司的执行总裁,在首届中国跨国公司论坛,谈到中国有六千年的历史,从西方的观点来讲,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国家,具有高度聪明的民主。

  西方国家的人们,需要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用一种整体的方式来平衡他们的生活,我想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这种共识。在西方和东方之间都认为这些需要创造一个前提,为他们以后走向全球化做好准备。

  这些都是我对中国管理所作的一些研究,就是说要让西方的管理方式更明确的教导给中方员工,并且这样的教导不仅每天都要做,而且要和西方的管理方式进行比较,由此给他们一个方向,这是唯一的一个通向繁荣和完整的方式。现在许多这方面的研究都是从西方的角度来考虑的,也都是从西方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在中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不评论这点。

 

<返回>
 
 


版权所有 © 北京市海淀区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 京ICP备1300519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84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话:(010)68909380 传真:(0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