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年会
  ┝ 日 程
  ┝ 会 议
    ┝ 博鳌亚洲教育合作磋商会议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开幕式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2005 部长大会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中外职业教育发展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经济国际化中的跨国文化管理与培训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亚洲艺术教育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中小型高校发展战略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学发展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高中国际教育与双语教学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闭幕式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图片库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教授:中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发展

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教授:中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发展

 

  我非常容幸能够再一次应邀出席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的盛会。我今天介绍的内容是中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想,简要地讲5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讲讲职业和分工,我一直认为是职业是人类从天才,最神奇最伟大的发明,职业源于劳动分工,为什么要进行劳工分工呢?因为只有分工才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只有分工,才能够提高效率,我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分工肯定是男人和女人的分工,我想在男女分工之前,肯定有过不分工的时期,为此,我大概计算了一下,如果男人又耕田又织布,大概每人每年能够生产两担子之粮食一匹布,可是男人负责耕田,女人负责织布,由于男力大,而女人心灵手巧,所以男人一年生产6担粮食,女人一年专门织布有6匹布,所以,男耕女织效率增长一倍,人类最早的职业肯定就是牛郎和织女,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已经不是两倍,10倍,百倍,还是千倍以上,人类已经把职业化发展到极致,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建立了一个最完整、最庞大的职业活动体系。不是我们5000年以前的士农工商,现在的职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央几十个部门编制的大典是1838,实际上更细地看,就更多了。每一个人只在社会分工中做很小的一点工作,最近有人向我们申请设立美甲师职业资格,我才有这样的知识,就是有人单靠和女人涂指甲就可以过很好的日子了。

  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各司其职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享受无数从来未曾谋面人的心甘情愿为自己提供的帮助和服务,大家相互配合,互相协作,竟然有序,各得其所地生活,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方便、舒适、丰裕程度,可能远好过古代的帝王,现代社会的生活质量之高,是仅在百年前的人们,包括马克思设想的丰裕程度都是不可能想象到的。这一切仅仅得益于广泛的社会分工和职业化,现代职业化和分工还带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力强的人,有绝对优势,可是,你能力弱的人有相对优势,任何人都可以在分工中获得好处,它是双赢而不是一输一赢,不仅在个人,在整个世界格局中体现出来,中国劳动力素质不强是举世皆知,但是中国商品竞争力强一批工业化发达国家不得不违背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对中国商品实行关税壁垒禁运封锁,甚至强压人民币升值,这样一个竞争力问题。

  弱势劳动力的强大竞争力,仅仅得益于全球范围的经济一体化和分工。中国有一句老话,说男的怕入错行,女的怕嫁错郎,可能是说男人更重视职业,女人更重视爱情。但是,我主张男女平等,我认为无论男女,都应该选择一个恰当的职业,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这都是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有意思的是我最近看到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向公众调查影响生活质量最重大的三个因素,美国公众的回答,第一,是职业或工作的满足感,第二,是家庭关系,第三,才是金钱,可见,职业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是中外皆然,严格说,年轻人在就业前接受的教育主要目标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也就是职业化。教育应当服务于职业准备和职业劳动,就业前的学校生活特别是大学阶段的生活,应当包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实际演练,可是令人遗撼的是我们许多学校喜欢把自己建设成为不按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而整个教育体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压力小,扭曲成为孩子们死记硬背,勇于书本知识的竞赛,这和未来的职场竞争毫无关联,看看最近公布的中间民营企业最前列的一批企业家,我们的百富榜不少是高考失败者,做成大事业的人,考不上大学,而我们25年来被媒体大肆追捧的文理班状元大多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表现平平,学校和社会的脱节,教育活动和经济活动生产的分离,我们的一个大问题,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现在是严重短缺,及其短缺,在劳动力市场上,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对全国100个劳动力市场的调查,是需求2供给1,人才的比例是需求10供给1。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每年有30%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学历文凭很难适应或者是完全适应就业需要,学历测量很难真实反映人的实际能力。

  再加上我们的高教毛入学历只有10%,也就是只有90%以上的同龄青年不能进入大学学习,所以用单一的文凭反映国家人力资源质量状况,认证个人人力资本的高低,是远远不够的。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职业资格证书的建立,中共中央14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199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成立,其主要任务就是推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当然中央还有其他的部委负责证书功能。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事,这两部法律都对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做出明确规定,从国家基本法律的角度,确立了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地位,使我国人力资源的资格认证体系开始得到改造,什么是职业?职业是人们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有报酬的劳动,职业活动通常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特定产品,或者服务。从事职业活动通常需要一定的经验、某种特定技能和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随着分工的日益细化和深化,现在,许多职业已经不能够直接提供相对对立的产品和服务了,许多职业现在只能够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职业劳动者通常还被看作是独立的群体,职业资格是人们通过就业前的职业教育,或者就业后的正规和非正规培训,包括直接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学习,并且通过相应技能水平的测试而获得了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力市场上通行的质量信号和市场信号,对消除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全,或信息不对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强信号,由于职业资格证书和人们的直接职业劳动、活动密切联系,它和教育、文凭证书不一样,它不是一模拟的、筛选的信号而是一种直接的信号,职业资格人数通常不代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代表职业活动能力,所以,它与实际生产更加贴近,从本质上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生产制度,而不是教育制度。

  第三个问题,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系统,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就是职业资格制度的起点和基础,科学的职业分类和动态的职业标准,本身就充分反映了现实经济活动、生产活动和职业活动的内在的特征,反映了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职业标准体系是整个职业教育培训鉴定、考核的准绳和依据,第二,职业教育培训系统,是在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劳动者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形成的系统,包括职业分类和标准相符合的课程设计、教学装备开发和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从实现形式上,它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其他就业前教育,以及企业内职业教育培训,和社会性之前的再职教育培训,从对象包括后备劳动力以及经济结构变动不产生的转业、转岗、转移工作的劳动力,事实上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职业教育和培训将成为他们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职业技能鉴定系统,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个主体他工作内容包括了命题组织、题库开发,测验考核、方法测定,社会化管理的实施和职业标准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和优秀职业技术技能人才评选的表彰也是鉴定的特殊表现形式。

  第四,职业资格证书运行系统,就不详细讲了。

  第四个问题,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特征,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特征是从制度上看,它属于国家证书体系,从认证方式上看,属于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认证,从考试性质上看,它是标准参照系考试,从鉴定内容上看它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内容体系,最后,讲一讲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现状,这也是我讲的最后一个问题。

  10年来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制定了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第二,我们确定了职业能力层次,也就是确定了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并且,确定了核心能力的八大总类就是交流表达、数字运用革新创新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第三,我们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工作体系,包括行政立法与行政管理系统,技术标准语技术支持活系统组织实施和运行系统,从1994年以来,我们国家已经在将近2000个职业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经有5000万人分别获得了1至5级的证书,现在每年参加鉴定的人数在800万以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就业和经济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返回>
 
 


版权所有 © 北京市海淀区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 京ICP备1300519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84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话:(010)68909380 传真:(0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