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年会
  ┝ 日 程
  ┝ 会 议
    ┝ 博鳌亚洲教育合作磋商会议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开幕式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2005 部长大会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中外职业教育发展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经济国际化中的跨国文化管理与培训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亚洲艺术教育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中小型高校发展战略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学发展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高中国际教育与双语教学论坛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闭幕式
      ┝ 演讲人简介及讲稿
      ┝ 图 片
  ┝ 图片库
 
   双语教学论坛
 
张连仲:中外双语教学的比较
    好,各位下午好,我们经过了一个漫长的30分钟的休息,又回到了这个会场,为了赶回时间,所以我发言的速度可能要快一点,可能要给我们的同声传译同志做一个挑战,看他的水平怎么样,我下面谈的是具体的话题,但是我想我这个具体的话题可能要从我听到的一些内容的一些感觉要入手,因为在座的有我们的国际的朋友,我想中国的已经外语教育目前在世界是一个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中国的英语教育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英美国家的极大的重视。英国有一个著名的语言学习叫做戴维格瑞道,他写了一本书,在英国政府支持下,他做了很多年调研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英语的未来,他的结论很简单,是英语的未来在中国人和印度人的手上,大概是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大家要想一想,时间关系不展开。我们中国的外语教学在做什么,我想我们在新的世纪以来,中国的外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教育,在座的高中老师和我们的校长们可能深有体会。英语方面我们体现为这么几点。
    第一个,我们更加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外语教育,语言核心还是人的发展为核心,这是我们现在认清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我们开发了新的国家级的文件,就是我们说的国家的新课标,语言的教育形成了一个多维化的这样一个体系。
    第三个,我们推动了新的教材的开发。
    第四、我们语言教学的模式有了多种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第五,我们在评价上有了很好的尝试,仍然在探索之中。当然刚才张道真先生讲了一些想法,一些例子,我想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中国是大国办大教育,不是一亿人,是三亿人在学习英语,这样一个普遍的全民的,所有人都有权利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必然带来我们外语教育从整体的目标到我们教学的模式,到我们的评价模式各个方面从精英式的观点到铺落大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想我们课程的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外语教学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能力是几个方面组成,它不再关注语言和语言技能这两个维度,应该是五个维度,包含了我们的情感文化学习策略,刚才张老师讲了半天学习当中应该怎么做,我认为有一些个案的角度,应该推广到更理性的,更科学的考虑到更高层面,大众的学生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英语。我认为我们在课标当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
    在这个基础上,今天我要着重的讲一讲课程教学资源的问题,我们新的课改推动以后,已经出现了新的教学观,这个教材观讲的是教材是教学的材料,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是简单的教好教材,一本书主义不能解决我们的教学,现在我们在大量的跟老师进行这样的宣传培训工作,不是简单的只相信一本书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逐渐的调整你的教学内容,吸取你的各个方面的资源搞好教学。教学内容形式多样,这样一来我们提出下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开发的这些教学资源,不管是跟国内自己做的,还是国外开发的,不管我们相信不相信外国人我想这个语言是国际性的语言,我们必须是国际合作的路子,用中国人之长,外国人之长,共同还开发有利于各个国家,特别是我们中国人的英语学习的路子,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外语学习更加强调语言的真实性,不管刚才张先生说我们听说的重要性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国际的资源的引入。我们的教学资源分类,现在是多种,不是原来的一本书,不是70年前英语学习的时候的局限性,现在是电子时代,网络时代,所以用各种各样的渠道,各种各样的方法,各种各样的输入,刺激我们的学生学习,给他提供大量的虚拟的,可用的语境,这个对我们来说需要注意的。
    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因为我也做教育部的教材审查委员,也在做很多教师培训的教材的审查工作,我们看到的很多资源,给我们一个感觉,从国外拿来的资源,有这样几个问题。我认为我们要想引入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必须把下面的几个问题解决掉。
    第一个,国外开发的一些教育资源,给我们的感觉,它的特定目标人群的群体的界定不是很清楚,它可以在某一个层面上,某一部分,或者语言的基本理念上,可能符合我们大家的基本需求,但是对中国学生,普遍意义上的学生,中国学生内部有这么大的差异,在外语学习当中,我们用什么样的资源更好的适应我们更好的学生的需要,目前国内还不可能,还没有给我们提供达到我们理想状态的这样一种教学资源。
    第二个,很多资源基本上采取一种单向输入,我不是说它的教学内容不呈现我们说的这种互动性,但是我认为目前的这种输入,基本上是以母语国家,母语文化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来讲语言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学的是目标语,是好象是这样一个趋势,但是现在如果我们重新界定外语的话,英语这样一个语言,或者其他语言,应该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而国际性的语言目的是为了能让大家共同的交互。双方平等的平和的互相的理解,尊重,交互,这样的语言学习当中就应该体现这样一个特点,对目标语,目标文化的介绍,同时对本民族语言,本民族文化的关照,希新连先生说过一句话,他很希望我们中国的孩子能够在中国用英语和外国人就中国的事情和世界的事情进行平等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们很希望能够达到的一个目标。
    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外的外语教学进来的资源,存在着一个专业参与不够,我们看到了一些资源,这些资源可能在技术上很强,但是他在目标设计,教育理念的设计,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这样的设计当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心理等等,它的参照,它的参考给我们的感觉不足,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技术上可能很先进,但是它的理念可能相对还需要我们说更好的去发展,最后可能给国外拿进来很多设备,给我们的感觉是技术很高,但是也有可能很复杂,使用成本,包括对教师,对设备,对各个方面的成本,刚才我们提到了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西部地区,对外语教学有一种渴望跨越式的发展,我们的师资队伍又不足,刚才张先生提出来了,可能在技术上,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做法。但是恰恰在技术这个问题上,能不能适应具有更好的普实性,使我们中西部的学生能够获益。其实大家都知道,教育部每年在花费都不止上亿,现在大概有一百亿的计划,每年给中西部的学校提供教学基本设备,提供教学基本资源,比如人教社,外研社都在开发很好的光盘网络资源,提供给各地使用,教师培训工作在这里也大量的进行。我们希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外的语言资源,国外的教学项目能够做得更好一些。
    我们认为国际化的资源转化为国内的时候,应该注意哪几方面呢?我下面给了一个,我们一般的感觉我们第一希望它在教学内容上可能要强调,或者理念上更好的体现体系化。第二个,它要在它的基础上,在它原有的资源的基础上要做很大的调整,这个调整的核心点是本土化。第三个,我们想可能应该强调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一个专项指向,就是宏观的大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或者宏观语言项目基础上,更多考虑我们下面不同学生的需要,也就是它应该提供菜单式的服务,当然后面还有几个内容,我想这个里面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要“瑞楼肯深”,国外的资源进来之后,怎么样跟国内的教育专家,或者国内的教课使用者,乃至我们的老师一起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得它能适应我们国内基础的主流教学的需要。
    我们认为国内学校从这个层面,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考虑一些因素,请我们的老师和决策校长考虑,一个我们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学生处于什么样的现状,他本身的语言信息丰富真实的程度,它里面包含的信息当中有哪些属于语言信息,哪些属于文化信息,哪些属于跨文化信息,乃至哪些属于思维训练方面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的,特别是国内,除了留学预学校以外,特别是通过项目的引入,提高我们学校当在当地的办学能力和知名度,在国内可能要有一个大的评价体系,这样的教材引入,这样的资源引入,是否有利于推动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的迎接这些挑战。这些随着课改的推动,我们国内的高考,包括中考正在发生很深刻的变化,这个里面强调的是能力力,在座的如果是英语的同志应该了解更多,比如今年出台的一些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这个里面英语当中怎么体现能力力,而这些方面是我们原来老的教材有所欠缺,新的教材在努力,但是我们许多更多的资源支持,包括我们的老师在选用的时候,能够更多的考虑这些因素。当然还有一句话我没有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套项目,这套项目有一个国际上有一个特别著名的语言教学专家叫“若带里四”,我们合作搞了一套,目前是第一步的教育体系,它是一个网络的英语教学课程,它强调的目前只是一个亚斯,它是一个国际的考试,我们把它一个被考的过程,变成了全面学习的,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有国际最权威的语言学家的支持,还有国际团队,还有国内的团队的开发,我们觉得比较符合我们的理念和要求的。这个里面还有一个特点跟其他的产品不一样,它是一个科研项目,国际性的科研项目支持的结果,它强调的是混合式,平和式的外语教学法,不是单纯的靠某一个渠道的输入,使学生有更多的信息输入,使它更有效的使用语言。
    技术的问题,我不在讲了,我最后的感觉,我们认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英语教学需要引进吸收整合和合作开发,适合我国学生丰富多样化的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我对国际外语教学界的专家,对一些出版人士,还有教学者充满敬意,但是我们很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我们世界最大的英语学习市场来合作,产生出更好的差别,为我们中国的学生服务,为亚洲的学生服务。这个方面目前应该说是合作空间还很大,还很不足。
    最后一个,我们认为这样的产品要具有所有的优点,还有一条,它能够价格合理,能够为国内的学校和学生接受,我想提醒在座的学校注意一下,在购买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请专家考虑一下投入产出,或者性能价格比,不要闹我们原来的笑话,这个产品我们来自什么地方,我们只买最贵,不买最好,这是很遗憾的,有一些学校把一些产品用来做我们学校的标牌,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的学生,在你的学校课程设置上能起什么样的作用,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下面是我的Email,好,谢谢。
<返回>
 
 


版权所有 © 北京市海淀区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 京ICP备1300519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84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话:(010)68909380 传真:(0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