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活动简介 新闻资讯 参会嘉宾 参会指南 嘉宾观点 精彩瞬间 历史回顾 English
嘉宾观点
王利锋

王利锋


     198507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199906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在职攻读);200706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在职攻读);200210月至200309月公派赴英国西敏斯特大学进修;198507月至198805月任吉林大学哲学系辅导员;198805月至200310月任吉林大学教务处科员,招生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副处长;200310月至201211月任吉林大学研究生管理处副处长、处长(兼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校团委副书记),研究生培养处处长,201211月至201509月任校长办公室主任;201509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601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我最近一段时间在外边出差,所以没有来得及为大家准备PPT,在此深表歉意。

不同历史时期新经济都有不同的内涵,2016年3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使用了新经济这样一个概念,强调要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技术革命,关键是在于创新,其中主要路径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创业与创新的联动,有助于技术创新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高校一直是助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创新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源泉,随着中国步入新时代,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肩负新使命、新任务,从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十分迫切。

吉林大学也是中国比较好的大学之一,吉林大学地处吉林省和东北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且吉林大学的规模比较大,现在在校全日制学生超过7万人,吉林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我介绍一下吉林大学近两三年创新创业的情况,吉林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把深化创新创业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构建了学科综合、创新开放三种环境下的有关学术型、工程应用型、管理型、国际型和创业型五种类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始终坚持推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并努力在建设一流的队伍,培养一流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一流管理,加强一流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维。一是我们开设创新创业能力选修课,同时开设创业管理双学位教育,遴选有浓厚创业兴趣和创业潜力的学生进行系列的培训。二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小班化改革,鼓励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探索建立慕课等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打通学科专业的壁垒,建立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学校围绕各类大学生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打造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培训平台,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实训活动的新渠道、新方法、新举措,目前学校训练计划当届参与率已经能够达到50%,学生开放性的创新实验515项,每年选修学生达到7千人以上,构建了由25类150项赛事的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年参与学生近万人。四是坚持文化育人和引领,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注重校内外资源整合,在校内坚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厚植创新创业文化土壤相结合,创建与学科相契合的创业苗圃、创业课堂等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校外建立与政府、企业、风投常态化联络机制,与重点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器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基地,构建社会学校、学生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育人环境。

第三个方面,关于平台建设,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提高实训质量,以及进一步支持创业活动,学校为此加强了平台的建设,构建了一区两园三平台支持体系,一是长春新区和吉林大学北湖双创服务功能区,两园是学校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互联网+产业集聚园”,一是发挥吉林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高校学生实训基地和吉林省大学生实训,加强双创成果转化,二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功能,建立集教育、实训、孵化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三平台是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平台,以此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为有意向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实训载体,从而架起大学生在校内完成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与走向社会继续开展创业的桥梁和纽带。

我们已经实现人员、机构、场地、平台的全方位支持,全链条的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并处于加速推进和质量提升的过程当中。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体会,广义讲双创教育开展很少,双创教育,现代意义上的双创教育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且来势迅猛,发展迅速,使得我们来不及总结、分析、梳理,甚至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作为高校来讲还有许多需要思考、调整、构建和提升夯实的空间。比如基础层面,如在课程体系以及学习方式方法的构建,教师的培训以及实训内容和管理模式方面。在实践层面还有项目的选择,平台的搭建和条件的保障,以及校企的对接等等,在宣传推介以及文化和科学理念方面还有理念工作需要做。

以上诸多的工作和问题当中,我认为有两个最核心的问题。一个是学生,我们怎么样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新经济、新科技、新发展。另外是怎样能够引导或者是改变,或者是提升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这两个问题恐怕是更核心的问题。总之我们双创教育仍然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需要我们潜下心来全面系统深入地总结梳理提炼并重新构建,从而保障或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提升,以及使广大学生有更多的创业项目能够开花结果。

最后,吉林大学愿意与在座的各位高校同仁保持更多的联系和协作,谢谢大家!




张林
王传奎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211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