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活动背景 关于年会 年会日程 与会嘉宾 合作计划 展位招商 图文报道 关于我们 参会指南 魅力成都 English
图文报道
开幕式暨全体大会
生态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
早期教育国际论坛--多元文化与早期教育
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论坛--培训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与供给
艺术教育与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
生态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下)
传媒教育力量论坛--面临新媒体挑战的传媒教育
晚宴
闭幕式
参观盐道街中学
参观盐道街小学
参观金苹果幼儿园
参观熊猫基地
花絮
 
图文报道 > 传媒教育力量论坛--面临新媒体挑战的传媒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勇发表演讲

  

各位好!我今天的题目是技能、思维、素养,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教育。因为从我从业的经历和我教学的经历来讲,我的主要领域是广播电视这一块,特别是电视这一块。

    今天我跟在座同行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还记得在二十年前,1993年的时候有一个栏目《东方时空》,它的横空出世推动了电视这一轮非常大的改革,也让中国电视走向一个主流强势媒体的地位,但是今天很多声音开始出现.在讨论继报纸的寒冬到来以后,电视是不是面临衰亡和死亡的问题,各种激进的言论都在推测,传统的电视到底在什么时候会死亡,有提出两年,五年,七年,还有客气一点的十年,作为我们广播电视教育者来说,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办?前面有演讲嘉宾提到我们的职业新闻工作者的核心价值所何在?

从很多的数据来看,传统媒体力量的消退,从数据上有各种各样的显示,比如说美国的PV研究中心也做了这样的逐年的调查,显示出通过新媒体的途径获取信息的观众数量在逐渐增加,虽然电视现在还保留第一的位置,但是发展曲线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作为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我们的视觉信息,我们的视听信息在整个社会的结构过程中,社会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议程设置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在中国社会的环境下越来越重要了,比如说有图有真相,虽然有图未见得有真相,但是在当下的环境中有图确实是可以帮助我们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强化我们的议程设置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信息的传播,过去传统意义上由电视所主导的视听的传播发生了哪些结构性的变化?这是我们传媒教育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我的个人感觉首先第一个应该是传统电视系统内的变革,这种变革我觉得对于今天的电视最大的危机来说,特别是对中国的电视来说,不是电视这种媒介形态开始失去它的传统的力量。它在议程设计的影响力在下降,它的传播形态,我们中国看电视的人,由于中国现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新媒体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传统的电视在很多人这里还是有影响力的,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应起的作用.

我们感觉从93年以来的这段改革发动以来,现在电视的力量在萎缩,这是由电视内部,首先是从内部自己出现问题。作为一个传统的强势媒体,应起到的作用,电视其实很多时候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或者说在往一边躲,在这种情况下,电视人的自豪感,我以前也是在一线做业务,后来在教学过程中跟一线保持非常密切的接触,我觉得从20年前我们投身电视新闻改革这一刻,作为这个职业的神圣感,在电视间内部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电视媒体在很多时候面对社会复杂转型过程中的复杂局面,电视媒体的自我矮化和自我推卸责任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是,电视界吸引不到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辛辛苦苦培养的很多神态,都流向别的行业去了,这个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条件的问题,还有作为职业的神圣感,它的自豪感,自我归属感,这种价值理念的认同,我觉得这在电视界内部是有问题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娱乐节目的盛行,新闻节目改革的停滞,应该说我本人经历了从93年以来非常激动人心的过程,我从95年开始投入实践领域,那个时候理想主义飞扬的时代,那种感觉现在还是记忆深刻的,但是今天电视的从业者,很多人已经很难感受到这样一种自豪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电视新闻娱乐节目盛行,大量的复制,最后被管制这样一个怪圈,我们没有太多自己创新的能力,没有多少对社会舆论有重大影响力的议题的引导能力了,所以我们也会注意到星巴克的案例,一个自诩中国人做的事情,反而观众不买账,这可能是要我们思考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另一个是传统电视系统外竞争格局的变化,还有更核心的一点是受众整体的变迁,从被动的受众到积极的受众,从信息的接受者到信息的使用者,这是媒体环境的变化。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视听信息全民化的趋势,我们可以对电视越来越冷淡,但是我们不会对视听信息越来越冷淡,视听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的作用是越来越大的,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这样一个案例里面(PPT),陕西的前任安检局长的微笑一直到他贪腐的落马,我们看传统的电视力量是分散的,分散它的力量是各种竞争媒体和媒体行业以外的力量出现,比如说在这里面,引发这个事情的核心事件是一个车祸,当车祸新华社报道了一张照片,登在网上的时候,被网民注意到这里面有一个人在车祸现场微笑,网民截出来放大,变成一个新的事件,跳出了车祸本身,最后网民介入翻出他戴各种各样表的图片.

这里面有一个我很尴尬的现象,我们的电视虽然从来没有报错过,比如说报车祸就报车祸,这个事出来了,局长表的事情出来了,微笑的事情出来了,电视一直在报道着,像我前面提到的传媒系统内部的问题,在这里面集中的体现,现在我们跟着在屁股后面跑,一直到最后当舆论已经把这个事情搞的水落石出的时候,我们再搞一个结论性的报道,局长的微笑,局长的表,局长出来用微博回应,我们的微博马上报道,我们的电视马上报道,等网民揭示有问题的时候,跟着后面去报道,这对电视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你作为强势媒体标志性的力量,你对议程的引导能力在尝试,这样对你这个行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说总体来讲,从这样一个趋势来看,视听信息的全民化会对我们的电视形成很大的冲击,我们议程设计的力量是不是还保有,这是我们电视最核心的能力,或者核心的存在价值,而在这个过程中,影像的各种来源,各种渠道,都会冲击到我们的力量,比如说由于网民和各种信息媒体参与到的影像的集体记忆,还有影像和多元化于的呈现,形成了对抗性的东西。在这种趋势下,主流话语被迫出现协调,比如说你幸福吗?为什么把神语录翻到电视要主动报道,因为感受到了外界的压力,民众的对抗,还有民间影像议程的设置,这都是对我们电视提出挑战的东西。

我们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出现了图象的转向,对我们广电人才培养来说要具备这三个技能,一个系视听传播的技能,这是专业技能,第二要懂得视觉传播的规律,这种规律也包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在这种新的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这种新的传播局面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我们不是一个只懂得技能的技工,我们是一个信息的操作者和设置者。我觉得未来我们的人才培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从最基本的技能,视听的操作技能,到第二个层面思维的东西,思维层面是两个

方面,一个是传统电视的线性思维向新媒体环境下的空间思维转变,传统电视线性的不可逆的过程,被我们网络的超文本连接的多结构改进,对我们提出新思维的方式。第三个方面是素养层面的,电视人他所报道的东西的社会影响力,取决于它对社会议程的体察,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我们要关注的,而不仅仅是说我呈现出一个精美的电视节目,这是形而下的最基本的东西,最次要的东西,对人才的培养,可能未来会是这样一个趋向,面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我认为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社会依然有它存在价值。当然还有面向新媒体,还

有面向更广阔的社会机构,因为视听变成了整个的全民素养,所以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作为一种公民素养的视听传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最后我想讲几个观点,我们的视听信息是不会消亡,只会改变存在的形式,也就是说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可能会变,但是对视听信息的需求,这个社会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的人才是有它生存的空间,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依然还是有生命力的,虽然唱衰论盛行,但是在中国现阶段它还有伸长的一段时间走,所以共生和融合是未来视觉传播的主题格局,视觉素养将成为一种全民素养。这是我们广播电视对电视人才培养的一点小的思考,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会议现场速记整理而成)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发表演讲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传播系主任廖圣清发表演讲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