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活动背景 关于年会 年会日程 分论坛 与会嘉宾 合作计划 展位招商 参会指南 关于我们 图文报道 媒体聚焦 English
图文报道
领导会见及新闻发布会
开幕式暨全体大会
国际幼儿教育论坛
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论坛
国际合作与民办教育新格局论坛
欢迎晚宴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
区域合作校长论坛
国际艺术教育创新发展论坛
闭幕式暨成果发布会
参观活动
 
图文报道 >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发表演讲


    周满生: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因为时间紧迫,我会非常快的来讲我的PPT的内容,我的题目是大学与跨国公司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内容不仅仅是职业技术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内容,主要分四个方面,第一大学与跨国公司加强伙伴关系的必要性。第二跨国公司与中国高等学校合作的现状,第三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和需求。第四加强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效在人才培养合作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第一,我个人认为从左右国际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的视角,我们当前决定国际各方面关系的关键因素有五个,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大众传媒、NGO,这五个核心因素和相互关系影响了国际乃至国内各种事务,包括教育等方方面面。当今世界企业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跨国公司的崛起,我们知道根据国际组织统计,跨国公司的GDP远远超过了很多中小国家的GDP30年来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从跨国公司学习了什么是现代公司组织,什么是公司治理结构,什么是企业组织的竞争力,通过跨国公司,中国企业深入了解了何为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何为不正当竞争,何为垄断,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管理中心和运营中心,已经达到1400多家。改革开放来,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竞争,中国成功地建立和发展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并培育了一批人才队伍。我们中国大学总体来说是缺少为外企工作的毕业生,我们在培养战略性新兴人才,体别是跨国公司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的缺欠,麦肯锡公司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只有不到10%的人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印度则高达25%。这个评论当初受到李开复老人的批评,但是去年麦肯锡公司又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和这个内容是完全一样。13118号纽约时报记者曾经讲到中国的教育方式有点过时,似乎不适合培养企业家,或者跨国公司青睐的那些社会技能出众的管理人才。因此我们做了一项研究,就是探讨大学和跨国公司在培养人才方面是什么样的关系,跨国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技能为企业服务,中国的大学与跨国公司应该在什么方面加强促进人才的培养,这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层面的问题,跨国公司既具有一般企业的性质,作用职能和用人标准,社会责任,还有自身的特征,就是国际化等、侧重研发、注重与所在国的密切融合,所以对人才有特殊的要求和标准,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决定了跨国公司与大学密切伙伴关系形成的必要性。第一个就是跨国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因为跨国公司强调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来做好工作。第二个就是跨国公司注重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跨国公司以本土公司对人才的竞争显得越来越强烈,跨国公司的策略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转变为运用中国的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生产基地转变为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很多在华跨国公司开始和中国高校合作,这都表明人才本土化战略有助于促进密切关系伙伴的形成。第三就是跨国公司非常强调人才的国际视野,国际化的公司都强调同时开发,本国市场和海外市场,而且公司的海外市场的发展往往更快,人才的流动性更强,不少跨国公司强调让本土员工了解西方文化和公司文化,使他们消除中西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许多跨国公司人力主管都强调公司看好沟通能力强,英文出色,同时眼界开阔,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第四个特点是跨国公司注重教育投资,强调对员工的培训,跨国公司对中国进行教育投资的力度总体上来是大于中部本土公司,我们调研发现一般跨国公司在员工的人均投入是一千到五千美元之间,也有20%左右的公司在人均5000美元以上,跨国公司对教育有哪些影响,第一级是跨国公司本身举办教育机构,跨国公司提供资金直接支持教育,影响学科专业发展、课程和教育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个就是利用其资助的教育科研等团体,为公司培养高级人才,研发公司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制造有利公司的公共舆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第三个特点就是强调现代企业的责任,因为不仅他们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必须兼顾社会责任,比方说他们强调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强调避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与教育相关。跨国公司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宏观决策的影响随处可见,许多研究充分证明当企业大力介入教育改革的时候,不仅会从多方面推进教育的实质性进展,也会加强国家竞争力。

    第二跨国公司与中国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我们这个课题组先后对北京、清华、浙大等一系列的大学进行了访谈,并且在中国很多的学习班上,高级研究班上,我们向大学主管跨国公司的校长和相关部门发放了问卷,我们对在华的跨国公司,包括微软、甲骨文等进行了访谈,也进行了问卷分析,我们看到跨国公司同中国高教界的合作呈现良好的态势,从80年代初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同中国的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教的合作发展非常不平衡,从中国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合作较多,从211985高校合作较多,同中国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合作的高校数量少,同中国文科类、师范类院校合作较少。从统计上发现,部署高校与跨国公司以长期合作为主,省属高校与跨国公司短期合作为主,跨国公司与中国部署高校以及民办类高校中的独立学院类和高职类高效同跨国共长期的合作比例比省属高校高。本科高校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比例比较高,但以短期为主,其他非学历院校基本都和跨国公司有合作,我们做了很多统计分析,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统计发现大学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跨国公司在大学设立奖学金、创业基金等,与大学设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发教材或课程,高校向跨国公司输出科研成果,无论是部署高校、省属高校、民办高校,为专项科研课题提供资助,与大学设立联合实验室,这都是我们当时做的比对。合作形式刚才也都讲到了,毕业生进入跨国公司的比例,从毕业生的去向来说很低,相比来看部署高校的毕业生进入跨国公司的比例高于省属高校,省属高校高于民办高校,在校生实习的情况,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跨国公司有长期的合作,而且联合搞科研,提供了企业实践的机会,中国高校从管理上绝大多数学校设有专门机构和负责校企合作,但是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跨国公司的合作,一般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通常设在学校的科研部、校企合作部等,绝大部分与跨国公司合作都是分在院系里,由院系负责合作,或者教师个人的行为。我们感到清华大学同跨国公司合作最好,清华大学的管理最为系统,04年清华大学专门成立海外项目部,最高级的模式是校级联合机构,必须要求合作五年以上,投入三千万人民币,还有一些联盟性的合作,他们同很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500强的合作占总体,我们发放问卷的时候发现,你们这个学校是怎么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无论是部属、省属还是民办,都以加大平时课堂中的实践操作环节为主,第二个就是周边企业共同培养和训练学生,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的走向未来工作岗位的方式,那么在这里边都强调要改革与现有的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变化,加强学生动力能力的训练为主要方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设。在这里边跨国公司就哪些需求,希望跨国公司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共同培养人才,包括共建实验室等等,希望政府出台哪些措施来加强与跨国公司的联系。

    第三个是跨国公司的用人需求和标准,在这里面我们做调研,就是跨国公司在人才招聘和使用时究竟采用哪些标准,他们更强调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不是把创造性放在主要的地位上。除了这个之外,许多知名企业十分重视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公司不在乎应届生是否出自名校,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培训体系非常自信,认为只要有强烈的求职欲和学习能力一定能够脱应而出。德国一个著名的专家也列出了用人标准,对国内大学提出了批评,我们对企业发放了一些问卷,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举个典型的例子,英特尔公司我个人认为是中国跨国公司里面和中国高效合作的最佳机构,他们有英特尔评聘课程项目等,第二个例子就是德国的SAP公司,这个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

    第四个就是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效合作中的人才分析和建议。

    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发表演讲
麦可思公司总裁、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王伯庆发表演讲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