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发表主旨演讲


微信图片_20201119153558.jpg


  非常荣幸,每年都开一次,原来我准备的是半小时,刚才我看了一下写的是15分钟,我尽快把我的观点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希望讲这三个方面内容,我自己理解,我一直在体会这样的一个事情,尽管我没有想好非常准确的语言,我开始用的是方向,但是这个方向太大,所以后来我用的是内涵,教育内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的理解就是说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这样一个变化面前怎么办?高等高校体系就需要加快去适应了,我们评价体系,为什么前一段发布了评价总体方案了,评价改革就要跟上,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逻辑体系。

  在这样一个逻辑体系我就不展开了,因为我的时间已经结束了,所以我就不展开了,我只是说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疫情是一个新增的变量,中美是一个常变量,在这个时候中央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我很早写过这样的文章,新发展格局我认为是很长期的,我用这个比喻不是太恰当,但是我是觉得可以跟改革开放这样的词等量齐观。

  咱们过去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来源为辅,后来改革开放,现在我们依然是改革开放,但是要知道它的政策方向还是有不一样的。为什么说它是长性呢?可能这种过程一直到中美博弈,一直到本世纪中叶,为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按这个时间段应该是这样的,我就不展开了。

  所以在这里边国内这一系列的国际一系列的就不说了,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一段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当时我也没有理解得那么透彻,因为这个话大家也都知道,我们过去都是中国革命的具体经验与世界相结合,世界的经验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但是现在在这里边我是觉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可能还要真正思考到底这些路该怎么走,为什么这么说?过去我们总体来说是以借鉴为主的,比如说建国初我们学习的苏联,改革开放后总体来说学习的是欧美,比如说在985时期本世纪以后的10多年,我们的一流大学建设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我们这个行当研究的显学,你要不研究这个好像你就不是研究高等教育似的,所以应该说我们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规律我们都是清楚的,我们对世界任何一种高等教育模式我们都有所研究,包括前一段的转型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我们自己的道路了,因为现在我们不考虑也不行,我们也达到了一定程度,从经济总量是第二了,人已经开始防你了对吧?封锁你,我们也需要解决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面临的这样一个重大的变化,我们真的需要思考怎么去做,不代表我们不借鉴国外的不改革开放。我记得在9月30号教育部开了一个十四五规划的座谈会,请了八位专家,我当时提了一点,越是这个时候我们高等教育要是开放,哪个学校他在开放上走我们都应该支持了,因为大学本身是开放性组织,但是我们确确实实实实的需要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了,我就不展开了,高等教育模式,疫情以后,过去我用的是单箭头的,就是在疫情的时候,有一个线上的论坛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是双箭头了,过去10多年我一直认为治理模式制约着办学模式,办学模式制约着教学模式,我们过去所说的千校一面是指哪千校一面?就是办学模式,但是确确实实受治理模式控制。为什么说我们的人才培养好像是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就是受这样的控制。但是我那天在发言的时候就突然感到我们是双双箭头了,我不展开了,我们有这么一系列的模式肯定要发生重大的变化了,我们需要思考,我们需要想想每个学校该怎么去走我们的路的问题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高校体系需要适应?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你怎么变,办学和育人依然是永恒的主题,但是就像做了时代正赋予新的内涵,办学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育人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体系是制度性因素了。为什么是这么说?大家知道四中全会当时提的是什么?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五中全会说的是什么?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你看都落在上体系上,所以体系教育体系应该是这样一个制度性因素,我不展开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构建这样一个有活力的体系。谈到了发达国家,实际上两个体系的高等教育模式是有这样的形状的,有的清晰有的不清晰。德国是清晰的,比如说咱们现在前一段做了转型,学的就是德国的模式,它是清晰的,美国就不是那么清晰的,但是我有时候在想德国的制造业很强,他有上千年的行业传统,跟他的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也在改革,为什么过去德国提出工业4.0呢?因为它的硬件强,有工匠精神,它要加强软件,就是智能制造。美国怎么产生的?叛逆者过去的,现在也是个移民社会,所以在这里创新性肯定是强的。为什么后来就提出了重返制造业巅峰?就是说它的软件强它要加强硬件,说白了这两个方向是并进的,我们国家两个都不能少。但是是不是两个体系?后来我想想,我觉得两个体系也是罩不住了,为什么罩不住了?比如说应用型高校到底算算什么?很多搞职业教育的时候他认为他算职业教育,但是现在应用转型这些高校认可职业教育吗?恐怕也不认识。为什么后来又出现的职业本科,他们的概念是什么?大家需要想,我原来是学机械制造的,我觉得有一个概念,我们学的是比如说工程,什么专业什么工程,我们学的就是应用型的,机械制造工程,那就是应用型的,所以说这样一类他们培养的模式和那种学术纯那种理论型的和这种职业型,职业型是一种什么呢?职业型是一种条件反射,技术技能,技能是个条件反射,开车的技能,游泳的技能,这都是条件反射。所以我是觉得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些模式,当然不仅仅是这些,但是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模式,他们培养搭配是不一样的,我都不展开了。

  第三个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教育评价为什么说重要了,为什么说要破五维?在这样一个时代必须发生变化了,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评价不赶上的话,这个变化发生不了,当发生不了的时候就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你影响了社会发展,也制约了你自己的发展。毕竟现在这个规模这么大了,所以在这里边那就是说破为,我这个观点不是现在提出了,我是去年2月份在光明日报上写的这样一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说应该考虑到阶段性特征,刚开始它是有价值的,因为在精英教育时代它怎么能没有价值,我记得我是80年上了大学,我印象我们那时候高考的录取率是3.7%,当然要看分数了,我记得给一个农业大学的领导谈,他说一个农业大学都不知道写论文,一年只发个两三篇论文,那在这个时候当然要有一定的数量的概念了,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的高等教育到了大众化普及化以后,可能是不行了,不展开了,所以破就是说从量化为基础往外拓展,然后要抓住本质的属性,什么叫本质属性?你是干什么的?你培养医生你不做医生,你非要去写论文。刚才我说了实践性,比如说我毕业的时候我们不是写论文的,我是做毕业设计的,我们这些东西就是满足现实的需要,我记得我那时候设计什么糖果包装机的总装,我是干这个的,这就是我们的本行,不展开了,人工智能这个我也不谈了,所以这里边我们就需要通过评价改革,刚才说了一个是办学,一个是育人,我们需要通过评价改革推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有人问我了,说总体方案是聚焦双一流建设,本科师范教育,是不是是一种分类?我说你不能完全给它理解成分类,但是这三种模式目前最有特征。比如双一流和应用型是不一样的,说实在话,很多我们的师范院校脱离了培养教师这样一个方向,综合化,综合化有它的道理,但是也有它没有道理一面。所以这里边我们是觉得应该在很典型特征的东西上你做出探索,别的学校你再去考虑别的学校的问题,不是就这三类,立德树人也是这样的,在方向上,在教师的责任上,在改革的举措上,在对科学规律的把握上,从过程上从主题上从主体上,所以思考的逻辑是这样了,要变化了,我们现在不适应了,那怎么办?我们需要让高等学校去适应,每个学校在体系中去适应,我们评价改革进行引导。

  谢谢大家!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