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与产业合作分会会长杨晓春讲话


3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与产业合作分会会长杨晓春讲话.jpg


  尊敬的王路江会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与产业合作分会对大家来参加2020亚洲教育论坛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表示欢迎和感谢。

并对筹备此次会议的各位同仁和各协办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按照论坛的要求,因为我来之前,咱们的主席跟我准备的有点不太一样,但是我来不及再调整,我还是接着给大家汇报。

  从三个部分给大家开展交流。一是“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二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三是秉持人文交流理念加强亚太职业教育合作。

  首先,回顾一下“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发展情况。习近平主席是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2013年10月访问印尼时又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初是两个不同的倡议,在两个地点分别提出,但这两项倡议的历史背景和要求密切相关,基本主张彼此相同,很快就会合成了一项倡议,暨“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项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发展的中国方案。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愿望和崇高的目标,“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根植于历史、面向未来,基于中华民族的和合共生的文化传统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所提出,是第一个有非西方世界的崛起大国提出的全球经济合作倡议。

  回顾历史500年崛起的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苏联等全球大国,都曾经提出过各类国际设想,世界没有在他们的大国胸腔中得到真正的和平、共享和繁荣。那么“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平等包容、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有别于过去500年以竞争、暴力、冲突、战争为主线的西方主张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发展观、新合作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为解决人类共同发展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合作观为世界各国休戚与共指明方向,新文明观为不同文明形态互学互鉴,开拓了广阔前景。“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弘扬历史积淀的伟大丝绸之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盈,促进世界与和平促发展,推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经过三个阶段进入到更加深入和更加密切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倡议的提出,这主要是在2013年的9月到2015年的3月份,确定了国际合作的理念,开展了国内的统一思想和对外宣传沟通。第二个阶段谋划愿景,2015年3月28日到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中国的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作为标志,提出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建设方案,并通过第一届高峰论坛与延线国家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对话和交流研讨,达成了新的广泛认识。

  第三个阶段是推进落实,与2018年8月27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的召开为标志,在座谈会上,习主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中国方案,二.百年为优质大变局,三.怀柔远人和谐万邦,四.非以意识形态为跨界,五.形成可持续成果,六.由大协议走向工笔画,七.雪中送炭,八.中国企业要做好形象大使。

  第二届高峰论坛对发展“一带一路”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标志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核心是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发展。

  那么对于亚太国家与“一带一路”建设,亚太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国家多、项目多、收益大。近年来“一带一路”为亚太地区多国带来全新的变化,如老挝的中老铁路,为该国带来了第一条快速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进一步推进互联互通。孟加拉国配电系统升级改造,惠及1250万农村人口,众多村庄被点亮,中外工业园,斯里兰卡等项目为当地带来了就业,实现工业化发展以及优化产业发展等做出突出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加强太平洋岛国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长阿米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远意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亚太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在采访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建立均衡平等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为全球治理和经贸发展提供一个共赢的方案,有利于形成互利共盈的经济伙伴关系,为地区更加包容、普惠发展,开辟了现实道路。

  缅甸北方之星杂志总编辑吴闻军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重新激活了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就像一张巨大而精密的网络通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包括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连接在一起,促进了地区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从这些反映中可以看到,亚太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共识和共同的努力。

  “一带一路”建设是砥砺前行、不断取得先进的新成果,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一是人才短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模式核心是推动“五通”,但了解多元文化,能够发挥互联互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亟待培养。

二是人文交流是短板,延线各国发展历史不同,语言各异、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别。同时,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题越来越多元,这就对合作既产生了优势互补的一面,也有人文交流、能力不足和交流不够的挑战一面,对做好人文交流有着更加迫切的要求。

  三是投资质量差别大。学者对海外当口建设投资的研究显示,由于对投资成本和赢利能力、法律制度和行业标准了解和认识不足,企业自身财务抗风险的能力存在着差异。

  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如投资保障机制、安全保障机制。

  五是治理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透明化问题、多元化问题、反腐败、标准、开放度、环境等有待完善。

  六是外来干涉对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带来负面的影响,霸权主义、抹黑、挑拨离间等造成了杂音、误导民众,影响“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要保证“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发展、合作共赢,我们就需要确保“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金融融通和民心相通。更紧迫和更重要的是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五通”的前提。

  要谈加强人文交流,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人文。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和自足、崇尚利益等特征,而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算概括起来就是和平的和和合作的合两个字,“和”指和谐、和平、祥和,人口“合”是指协和、合作、融合。“和合”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和谐”是“和合”的理想实现。

  人文一词最早现于3千多年前的周易在《贲卦·彖传》中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强调的是人类社会要体现尊重,止乎于礼。

  在一个社会群体的交流上需要相互的尊重,在国际的交往,特别是当今国际交往中,国家与国家之间,民众与民众之间,同样需要遵循这样的原则,要通过交流,增进理解,相互的尊重。

  人文交流则是叫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促进彼此的深度沟通是和合的行动与实践,人文的交流实质上从初级层面上来讲,是建立情感的交流,相互的了解,建立友谊。更加深层次地讲是实现价值观的交流,文化和精神的交流,知识和技术的交流,治理理念和经验的交流。

  因此,一般性的往来还不是人文交流。中外人文交流是指中国通过开展人文交流,增进民众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民间友好和民心相通,为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社会名义基础。

  人文交流的地位和作用归纳起来。有五说比较有代表性:支柱说,地寄说,柔力说,人文红利说。由于时间的原因在这我就不再赘述。

  我们从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和中国拥有传统文化中认真地梳理和归纳人文交流的内涵。把人文交流理念包括了以人为本、开放平等、尊重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和可持续发展七个方面。

  “一带一路”建设要人才先行,因为人才是决定成败的核心,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功的关键。对中方来讲,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中国自身人才的培养,二是协同“一带一路”延线国家,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来推进开展人才培养的合作。

  在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之后,在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有六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要的文件,对我们的教育对外开放和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培优的发展都做出了相关的要求和部署,在这我就不再单独去解读了。

  第二部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合作。中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少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技术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中国今后40多年的教育对外开放,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不断地深化,提升了我国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因此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持久性的地位,对合作共赢定将继续发挥着深远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对职业教育也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而职业教育国际教育与合作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曾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促进经贸合作和设施联通顺利实施的基础和支撑。

  目前,我们“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主要有五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的援外培训模式,二是企业主导的员工培训模式,三是院校主导的留学模式,四是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办学和培训的模式,五是跨境合作办学的模式。具体的情况我在这也不再展开,因为时间的问题。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取得进展和成效的同时,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归纳起来有一是延线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建设难度,二是各国的职业教育政策和举措交流不够,如何衔接有待于加强沟通。三是双方对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缺乏整体规划,需要形成合力和制度化发展。四是教师的素质与满足国际化办学的要求还有待提升。

  中国古话:一个巴掌拍不好。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需要延线国家共同努力,增强协同和衔接。昨天,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我们与中印尼双方的政府部门、高校、职业院校、企业和媒体代表共同召开“2020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与疫情后时期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为主题,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印尼人文交流的发展与创新,中印尼教师教育合作,疫情防控常态化项,中印尼合作发展的创新及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的未来展望等议题集思广益,就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坛结束以后,我们与印尼教育和文化部前部长法司里(音)先生以及职业教育司的有关专员举行了工作会谈,就进一步的合作交换了意见。我们也希望在其他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一道搭建这种研讨发展的平台,讨论问题、设计项目、推进务实合作的发展,实现交流互鉴、合作共赢。

  前面我也介绍了人文交流的理念,以人为本、开放平等、尊敬包容、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秉持正确义利观和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人是交流的主题,交流也是为了人的发展。开放平等就是要具有开放和平等的态度开展交流。

  尊重包容是交流的目标,就是要促进文明之间相互存在和求同存异,奠定交流的基础。交流互鉴是促进世界各国取长补短、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正确的义利观则是指要对义利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则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人与自然要协调公生,我们的后代要有同样的发展机会。

女士们、先生们,面对疫情,我们要加强合作,对疫情期间和疫情后的“一带一路”发展更应该提前谋划,对亚太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中国与亚太国家之间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战略的交流与对接。我们要在双边和多边的平台加强中国与亚太国家教育政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对话,促进相互之间的衔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教育在内容上由学校间合作像校企间协同转型。在主题上由政府行动向社会行动转型,方式上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转型。合作关键要点需要往高质量目标发展。

  二是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人文交流理念教育,推进青少年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要从青少年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深化教师和学生对人文交流的理念的认识和遵循。

  高质量提高科学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的同时,要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青少年能够成长为具有思路、精神、内涵的高素质人才和促进人文交流的使者。

  三是推进中国的亚太国家间的产教深入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积极地探讨高校加企业加学校国际合作模式,开展合作办学或者培训。

  二是企业为主,根据技术技能要求的设计、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保障,三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校企协同规划、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各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合作共赢、健康发展。

  最后,祝2020亚洲教育论坛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