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活动简介 新闻资讯 参会嘉宾 参会指南 嘉宾观点 精彩瞬间 English
嘉宾观点
张宗益


    我的题目想改一个字,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再思考与再实践,“双创”已经做了几年了,今天是我们的一些再思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在社会整体创新体系当中,政府、企业、大学等不同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大学的职责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必然涉及到对自身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反思和整体重构,包括教育理念的变革,课程体系的构建等各个方面。下面围绕这个问题,我就结合西南财经大学的实践谈三点体会。

    第一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涉及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重构,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一些局部性的改革,现在我们认识到,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需要整体重构的一个东西。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直是大学的使命和价值追求,中国高等教育近几十年来弃而不舍的努力应该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从十多年前的钱学森之问的提出到静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提出,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一劳永逸解决的问题,国家民族要在充满更多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的未来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一批优秀的大学早就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如果我们从理念到实践,把创新创业教育狭窄化,就可能导致两种情况,一是“两高两低”。“两高”是创业意向很高,自主创业率逐年也在提高,这个图上面有显示。但是导致的“两低”现象,自主创业率低,真正去创业的人很少;另外,创业的成功率更低。

    二是大众创业日渐盛行,却没有真正带来期望中的万众创新。整体情况是这样,在大学生当中我觉得也是这样,尽管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达到了300万人次,但是大范围的创业并没有带来更多新的突破。长于模仿,短于创新的现状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是我们反思和追问的出发点。

    从总体上讲,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处于整个国家创新创业体系的中高层。只有以创新为支撑的创业,我认为才应该是我们大学生群体创业的主体。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只有建构起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重塑,创新性思维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创新创业文化营造等各个方面,才能够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追求。这一点因为时间原因,也不展开讲。但是我们做了一点在全国还有很有影响的,我们有全国最大的财经大学的创业学博士教师群体,这些人就是学创业学的。

    第二个就是大学创新创业的根本在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美国学者指出,个人的胜任素质是层层包裹着的,外层容易得到评价,越到内层越难以评价,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也越大,创新创业的根本就是要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这里面,创新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创新本身是一种非线性的,跳跃式的活动。所以我们说不能用传统理论来研究和规范创新。创新很难有规律可循,但我们说创业有一定的规则。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创业可以有第一,也可以有第N。所以创新创业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另外也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的结合点,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创新创业的对象应该是普遍的,不应该是部分的,这也是我们在教学改革当中比较强调的一点,创新创业应该是对人的创新本质的发掘、激发与培育,由于创新,既是人的本质特征,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创新创业应该面向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也不应该是精英式的教育。

    第三点,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以狭义的创业为唯一的评价向度。创新创业教育不在于学生是否以创业为最终的职业选择,在于是否能够发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能,提高个体生命的质量,推动整个民族素质和创新竞争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未来始终具备创业的核心素养。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而言,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怎么样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在教学当中不应该只有唯一的答案,现在应该是开放式的,多选择的,甚至有的时候是没有绝对对错的一个答案。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创新创业要着眼于这样一个保持学生好奇心的,不要学生读完大学以后就只知道正确、不正确。

    第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构建蛛网状阶梯式的课程体系,这是我们的一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是高度融合的教育,课程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所以构建有利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的课程体系,这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第一点是在课程内容上,在中国国情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要用这个价值观来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识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专业教育要培养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只有这四种教育各有侧重,又互融共通,才能够让学生具备创新潜质的基础。第二个是在课程构建上应该构建蛛网状的课程结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从整体上提高和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品质,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更要注重引领学生以创新为乐趣和选择,激发个体身上与生俱来的创新本能,享受创新创业活动带来的精神愉悦和生命绽放,我们说创业他应该感到生命是一种绽放的,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提高个体生命的质量。所以我觉得这个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在大学期间,在学生身上播上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遇上合适的环境就能够生根发芽,而且这个一辈子都可能随时发芽,哪怕到六七十岁。所以蛛网状的课程结构跟我们课程的“经”都应指向创新潜质发掘培养,要融入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不同的课程对学生创新潜质的发掘和培养的作用不同所形成若干的“纬”,处在核心位置的是能力,是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重塑学生价值观的课程,这里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第三点,课程的设置上,应根据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阶段,提供阶梯式的课程安排。

    我们本科教育是这样,第一学年设置基础性的体验课程,重在唤醒潜能,激发意识,奠定基础知识的框架。第二年重在知识的强化和积累,创业思维的构建和潜能的培养。第三学年重在实践知识和案例教学,重在思维构建、能力培养和潜能激发。第四学年重在实习演练,不断提升实践技能,调适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初步发挥自身的创新创业潜能。

    各位嘉宾,创新创业教育的确是任重道远,在我们国家的确也还有一些需要我们配套的东西和我们的课程体系。比如说我们学生的实习,怎么样让接受实习的企业认为这是一种义务,对国家创新来说是一种义务。另外,也给他们一些好处,怎么样让接收实习的企业减免他们的税收。另外,我们做了一些规定,学生做这些可以算学分,但是创新创业的活动其实是非常多的,怎么样在这个里面进一步让学生也认识到他做的这些是有价值的,这个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另外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评价体系,比如说这么多创新创业活动,有些是很难量化的,不像论文,不像教材,不像专著,这些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下一步,其实我们还应该构建一个更有利于培养我们学生的,除了课程体系之外的一个环境和氛围。

    谢谢大家!

高文兵
满宝元

版权所有 ©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 话:86(10)68909380 传 真:86(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